四、教学过程
导入环节
展示一些童年玩耍的图片,提问学生:“同学们,看到这些图片,你们能想起自己童年那些有趣的经历吗?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。
接着介绍:“今天,我们要走进鲁迅的童年,看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。他的童年有一个充满乐趣的百草园,还有一座严厉的三味书屋。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的笔触,去感受他童年的喜怒哀乐。”
知识讲解环节
背景介绍: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经历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。
初读课文:教师范读课文,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、节奏和语气。随后学生自由朗读,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。
字词讲解:讲解文中的生字词,如“确凿(záo)、菜畦(qí)、桑葚(shèn)、轻捷(jié)、云霄(xiāo)、倘若(tǎng ruò)、鉴赏(jiàn shǎng)、啄食(zhuóshí)、和蔼(héǎi)、恭敬(gōng jìng)、质朴(zhìpǔ)、博学(bóxué)、渊博(yuān bó)、倜傥(tìtǎng)、淋漓(lín lí)”等,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会正确书写。
再读课文,理清思路: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,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,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。学生回答后,教师总结:文章分为两部分,第一部分(1-8段)描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;第二部分(9-24段)描写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。
精读百草园部分:
让学生找出描写百草园景物的段落,齐声朗读。
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,如从视觉、听觉、味觉等多角度描写,运用比喻、拟人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以及使用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。例如,“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葚”,从视觉角度,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,描绘出百草园色彩斑斓的特点;“油蛉在这里低唱,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”,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,充满生机。
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。
互动环节
小组讨论:将学生分成小组,讨论以下问题:
百草园里有哪些有趣的事情?这些事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?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持怎样的态度?
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?作者对先生怀着怎样的感情?
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,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,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。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。
情境体验:教师创设情境,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鲁迅,在百草园里玩耍,或者在三味书屋中学习,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。例如,“假如你是鲁迅,在百草园里看到了那神奇的何首乌根,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和行动?”通过这种方式,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心理。
练习与巩固环节
出示一些与文中生字词、修辞手法、写作手法相关的练习题,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,巩固所学知识。例如:
给下列加点字注音:
确凿()
桑葚()
倜傥()
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:
不必说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葚。()
油蛉在这里低唱,蟋蟀们在这里弹琴。()
模仿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,写一段自己熟悉的景物,不少于200字。
课堂总结环节
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包括生字词、文章结构、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。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,强调重点和难点。
总结学习记叙文的方法,如理清思路、分析人物形象、品味语言、体会情感等,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。
作业布置环节
背诵文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段落(第2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