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集西沙群岛的其他资料,制作手抄报。
五、教学资源
教材、西沙群岛风光视频、多媒体课件
六、教学反思
通过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。讲解时对词句分析较细致,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想象画面上可加强。小组讨论和“小导游”活动提升了学生参与度,部分学生表达不够自信,今后要多鼓励引导。
范文二:小学数学《认识图形(长方形和正方形)》教案
一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目标
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,知道它们的特征。
能准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,会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
通过观察、测量、比较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。
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,体会归纳总结的方法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教学重点
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。
能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。
教学难点
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特征的过程。
三、教学方法
讲授法、实验法、小组合作法
四、教学过程
导入环节
展示生活中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图片,如书本、黑板、手帕等,提问:“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形状?”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。
知识讲解环节
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,通过折一折、量一量,探究边和角的特点。
引导学生交流发现,总结出长方形对边相等,四个角都是直角;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,四个角也都是直角。
介绍长方形的长和宽、正方形的边长概念。
互动环节
小组讨论:“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?它们有什么作用?”每组举例说明。
教师给出一些图形,让学生在小组内判断哪些是长方形,哪些是正方形,并说明理由。
练习与巩固环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