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员管理
限流措施:公共场所应根据场所的容纳能力,合理确定最大接待人数,并采取限流措施。通过设置限流标识、预约系统、分时段开放等方式,控制进入场所的人员数量,避免人员聚集。如在商场、超市等场所,可通过控制入口数量、设置排队间隔线等方式,引导顾客有序进入。
健康检查:在公共场所入口处设置健康检查点,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、健康码查验。要求进入人员佩戴口罩,未佩戴口罩者不得进入。如发现体温异常或健康码异常人员,应引导至场所内的临时隔离点,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后续处理。
人员疏导:在公共场所内安排专人进行人员疏导,引导顾客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避免人员扎堆。如在电影院、剧院等场所,应合理安排座位,确保观众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。在人员密集区域,如电梯口、收银台等,应设置排队间隔线,提醒顾客遵守秩序。
环境防控
消毒清洁:对公共场所的地面、墙面、扶手、门把手、电梯按键、公共座椅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的消毒,使用含有效氯500mg/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,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。对场所内的公共卫生间、垃圾桶等应增加消毒频次,保持环境清洁卫生。
通风换气: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,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,如开窗通风。如使用空调系统,应确保空调系统的新风功能正常运行,定期对空调滤网进行清洗消毒。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可配备空气消毒设备,提高空气安全性。
公共设施管理:对公共场所内的公共设施,如游乐设施、健身器材等,应定期进行维护与消毒。在使用前,应对设施进行检查,确保设施安全可靠。对于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的公共设施,可采取限流、限时使用等措施,避免交叉感染。
宣传引导
宣传标识设置:在公共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、标语等,提醒顾客遵守疫情防控规定,做好个人防护。如在入口处张贴“佩戴口罩、测量体温、出示健康码”等提示标识,在场所内张贴“保持社交距离”“勤洗手、多通风”等宣传标语。
广播宣传:通过广播系统,定时播放疫情防控知识与温馨提示,向顾客宣传疫情防控政策、个人防护措施等内容。如播放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、洗手七步法等,提高顾客的疫情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。
线上宣传:利用公共场所的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线上平台,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,及时更新场所的开放时间、限流措施、防控要求等内容,方便顾客提前了解相关信息,做好出行安排。